社會企業創新實作
社會企業創新實作
「社會企業」近幾年大行其道,一般人們多以「藉由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為社會企業定義,然而,這樣的定義並未能夠掌握社會企業的核心價值以及「社會企業」這一概念所內涵的批判性意義。
本課程為社會企業創新實作,但紮實的創新實作必須奠定厚實的理論思考基礎上。因此本課程首先將引導同學透過批判性的理論思考探討何謂社會企業,再進一步嘗試提出社會企業的實作方案,本堂課將同時包含理論反思與實踐方案設計兩大部分,培養同學具備理論反思能力和實作導向的現實感。
本課程旨為為培養學生具備反思性的理論能力,以及分析現實處境、拿捏具體行動方案的實作能力。由於本課程的終極目標在於實作,因此在理論訓練方面,本課程不以書裡社會企業知識系譜的方式進行,而是引導同學透過基礎社會理論的閱讀反思,練習自己創新理論思考的能力與態度,方能將理論思考能力連結到日後的實作,而不是成為梳理理論知識的學究。
同樣地,在實作方面,本課程亦將引導學生具備現實感的批判反思實作能力,而不只是盲目跟隨社會主流價值或者是盲目批判、自以為義的行動。
● 參考書目:
Marx, Karl(1975). 《資本論》第一卷(郭大力、王亞南等譯),北京:人民。(閱讀第一章到第四章)。
Harvey, David(2016). 《資本主義社會的17個矛盾》(許瑞宋譯)。台北:聯經。
Wright, E. O.(2016). 《真實烏托邦》(黃克先譯)。台北:群學。
謝昇佑(2017)《解放資本主義:社會企業如何重構市場經濟》(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
柄谷行人(2013).《世界史的結構》(林暉鈞譯)。台北:心靈工坊。
Gidron, B. & Yeheskel, H.(eds.).(2012). Social Enterprises: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Hampshire, UK: Palgrave Macmillan.
Borzaga, C. and Santuari, A. (2003) New Trend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Europe: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OECD,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 Changing Economy, OECD, Paris, 31-59.
週次 |
日期 |
主題、教材與作業 |
第1週 |
2/28 |
1.課程介紹 2.實踐態度的理論思考與理論閱讀方式說明 |
第2週 |
3/07 |
什麼是社會企業?為什麼要談社會企業?如何劃定理解社會企畫的框架?為什麼要以批判資本主義為起點? |
第3週 |
3/14 |
批判資本主義(一): 商品、貨幣與資本(I) |
第4週 |
3/21 |
批判資本主義(二): 商品、貨幣與資本(II) |
第5週 |
3/28 |
批判資本主義(二): 資本主義體制的缺失 |
第6週 |
4/04 |
批判資本主義( 四): 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與困境 |
第7週 |
4/11 |
何謂市場?探討市場經濟的本質(一) |
第8週 |
4/18 |
何謂市場?探討市場經濟的本質(二) |
第9週 |
4/25 |
重新理解國家。什麼是國家?(一) |
第10週 |
5/02 |
重新理解國家。什麼是國家?(二) |
第11週 |
5/09 |
1.社會企業與社區經濟 2.如何定位社會企業在主流社會體制中的位置? |
第12週 |
5/16 |
社會企業家的實作困境: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拿捏 |
第13週 |
5/23 |
社會企業實作策略方法論、倫理問題及社會企業的挑戰 |
第14週 |
5/30 |
社會企業實作方案設計(一):社會結構性問題的發現、解決問題策略設定、如何轉譯為市場經濟模式 |
第15週 |
6/06 |
社會企業實作方案設計(二):社會企業創業現實問題與實用工箱 |
第16週 |
6/20 |
分組期末報告(一) |
第17週 |
6/27 |
分組期末報告(二) |